所在位置:首页 > 媒体关注
党的生活:施世纶:廉己恤民“施不全”
发布时间: 2019-07-03 14:27 信息来源: 廉仆网 分享:

施世纶,字文贤,清靖海侯施琅之子,清康熙二十四年以荫生身份初授泰州知州,后历任扬州、江宁、苏州知府以及户部左侍郎、漕运总督。他为官清廉,勤于民事,不畏权贵,康熙誉之为“天下第一清官”,百姓称之为“施公”。

“偏执”爱民

施世纶无论在哪儿做官,都以为民解忧为己任。《清史稿》记载了对施世纶的评价——“朕深知世纶廉,但遇事偏执,民与诸生讼,彼必袒民;诸生与搢绅讼,彼必袒诸生。”这一偏执,恰恰刻画出他以民为本、不惧权贵的品质。

康熙五十四年,57岁的施世纶来到淮安担任漕运总督。淮安是“南船北马”要冲之地,漕运又是清王朝的经济命脉。当时漕运积弊甚多,一些贪官污吏利用职权,中饱私囊,连负责押运的低级武官都能扣克漕米、藏货纳赃。施世纶走马上任后,亲临一线开展调研,积极解决漕运管理痼疾。对那些敲诈克扣、中饱私囊的官员,立杖辕门,耳箭示众。不过三四年,原先一团乱麻的漕运政务便被肃清,船丁不再受苦,百姓不再被欺,漕船按期往返,官员安分守己。施世纶修整的漕运善政,多年后仍为百姓焚香祷祝。

清明如镜

施公为官甚清廉,秉公无私不惧权。百张呈辞一日审,不顺人情不爱钱。这是《施公案》的开篇。施世纶出仕多年,从不骄奢淫逸,即使身居高位,也严格要求自己,康熙评价他 清慎勤劳

漕运总督权力显赫,炙手可热。施世纶的几个前任岁入白银都在百万两以上,其中不乏一些巨腐大贪。施世纶却真正做到了分文不取。施世纶这种自律精神和清廉作风赢得了百姓的充分认可。浙江鄞县人陈康祺在其《郎潜记闻》中评价:少时即闻乡里父老言施世纶为清官……盖二百年第檐妇孺之口,不尽无凭也。

不畏强御

施世纶清廉奉公,始终坚守不侮鳏寡,不畏强御的为官之道,打击地方豪强劣绅,坚决惩处非法官吏,所到之处惠及一方。

《清史稿》记载了一个生动的故事。康熙五十九年,陕西大旱,饥灾严重。他奉命去陕西赈灾,发现全省官府的仓廪,虚耗殆尽,窃盗成风,尤以西安、凤翔两府情况更为严重。时任川陕总督鄂海害怕施世纶一旦将这些情况上报,自己难辞其咎。恰好施世纶之子施廷祥在会宁当知县,正是他的属下。鄂海便以此作为要挟,劝施世纶不要过问此事。施世纶坦然一笑,正色斥责道:吾自入官,身且不顾,何有于子?施世纶坚持上疏,鄂海最终因失察、失职被朝廷治罪、罢官。之后,施世纶大开仓廪,赈济饥民。他离开时,百姓扶老携幼,送行数十里,还为他建造了一座生祠,加以奉祀。

施世纶自小体弱多病,其貌不扬。清人邓之诚说他眼歪,手蜷,足跛,门偏,人送外号施不全。但他清正廉洁,一心为民,深受百姓爱戴。根据其事迹创作而成的《施公案》流传至今,充分表达了百姓对施世纶廉己恤民、勤于政事、刚正不阿品格的尊崇。(谷昭)

    本文刊登于党的生活(反腐倡廉版)2019第五期

 淮安纪委网上监察

敬请关注
微信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