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在位置:首页 > 周恩来家风故事
遵纪守法篇
发布时间: 2018-08-24 10:23 信息来源: 廉仆网 分享:

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,合理的还是要保留。……有人要把一切制度砸烂,这是极左思潮。

 

革命党员守纪律,比在任何政党中还要紧要。假使没有这个要素,一定不能把反革命的陈炯明、假革命的杨希闵、刘震寰打倒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—周恩来
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 三付餐费
   

       党章规定所有党员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。周恩来是自觉遵守这一纪律的模范。每次在外用餐后,他和随行人员都要付餐费和粮票。
   

        1973年9月16日,在西湖旁的植物园参观结束后,周总理送别了客人。在返回的路上,他对随行人员说:“去‘楼外楼’看看,请你们在那里吃饭。”于是,车子往楼外楼饭庄开去。
   

       到了门口,已过了营业的时间,总理叫卫士高振普先去看看还卖不卖饭。高振普走进饭店,问一位服务员,还有没有饭吃。这位服务员端详着眼前身着整齐的客人,一时没有答话。边上一位年纪大点的师傅问道:“有几位?先进来坐下。”高振普正要请周总理,就听有人喊:“总理来了,总理来了!”认出了总理的人都抢着和进了饭店的周总理拉拉手,随后,他们请周总理上楼。周总理一边上楼一边说:“很久没有到你们这里来了,今天我带几个人来吃顿饭。他们是北京来的,有的没到过这个饭庄。”饭店负责人说:“欢迎,欢迎。大家坐下等一等,我们马上备饭。”总理问:“有什么菜?”这位负责人知道总理的意思是上点特色菜,就答道:“还有西湖醋鱼,不过叫花鸡没有了,现做也来不及。”“有醋鱼就可以了,这是你们的名菜,再配两个菜,不要搞多了。我们就这几个人,多了吃不了浪费。”周总理招呼说。
   

       饭菜很快上来了,大家一边赞美西湖醋鱼的鲜美,一边进餐。吃完饭,高振普照例去结账。从柜台回来,周总理问高振普付了多少钱,高振普拿着发票对总理说:“十元一毛。”总理摇摇头,“太少了,这样他们会赔光的,再去加钱。”那位负责人推托不再收钱。周总理说:“你不收钱,我就不走了。”于是,饭店又加收了十元钱。周总理看到高振普拿到了第二次的付款发票,才起身下楼。高振普转身轻声问一位服务员,如果是别的什么顾客吃这顿饭,要花多少钱。那位服务员答道:“大概要三十元吧。”
   

       大家上了车,闲谈中周总理知道了饭店第二次收费收的是二十元,比正常的价格还是少收了十元。他很严肃地对随行人员说:“他们这种做法不好,应该按实际价格收费。看上去他们那是对我们好,实际是帮倒忙,这种风气什么时候才能改呀!”随即他嘱咐卫士,要将那十元钱补交给饭店。同时他还让卫士告诉“楼外楼”,以后不准这样做。因为当天下午有事,卫士们没空去。于是,他们便把补交的十元钱给了浙江省接待处的同志,请他们转交。

       不久,周总理办公室收到了那家饭店寄来的信,信中叙述了他们接待周总理时的愉快心情,特别是周总理严于律己、不谋一点私利的做法使他们深受教育。在随寄的一张饭菜加工用料清单上,各种价格清清楚楚,全部费用19元多一点。加上加工费,30元足够了。卫士们把这信的事向总理说了。周总理笑着说:“这就对了,不能搞特殊。”
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退茶馓
   

       1962年初,北京召开七千人大会。淮安县委书记邵凤翥、副书记王纯高准备赴京之前,有人提到他们去北京应该顺便看望一直惦记着故乡的周总理。
   

       看望周总理,总得带点家乡土产给他尝尝吧。可是这一想法刚由一名同志提出,随即遭到了另一名同志的反对。他认为,这次就不要送了。因为上次仅是送了点莲子、藕粉等土产去,总理、邓大姐虽是勉强收下了,却付了100元钱,还回赠了一箱名酒,大大超过了所送实物的价值。

 

       最后两种意见折衷下来,大家认为,少带一点最有特色、最廉价、又是他童年最爱吃的东西去。而茶馓是最适宜的物品。
  

        过了几天,淮安同志到了北京。会议空闲时间,邵、王两位经过联系,亲自把茶馓送到西花厅总理办公室。秘书们都知道周恩来的脾气,当即劝他们把原物带走,说总理是从来不收礼品的。而两人坚持着,说这不是什么礼品,只是家乡人民一点心意,如果总理连这点都不收下,怎么好回去跟家乡人说呢。这样,秘书们只好暂时代收下来。两人完成了任务,轻松地回到了会议住地。
   

       过了几天,大会秘书处打电话通知邵、王到江苏代表团秘书处。他们到了秘书处,一进门,就看见桌上放着一包东西,那不是他俩送给总理的茶馓吧!总理的一位秘书微笑着坐在椅子上。傻了眼的两个人赶忙商量了一下。对秘书说,已经带来了,总不好再带回去,千里鹅毛一片心啊,我们就照收粮票、照收钱,请你给总理带去吧!
  

       秘书笑开了。他说:“你们的这个主意,我早给总理说过了,得不通。”停了停,他接着说:“你们过去不送了一次莲子、藕粉吗,总理付了钱,你们这次又来了。要是再收下来,以后还会再来送的。总理再三嘱咐茶馓一定不能收。他老人家还让我带给你们一份中央关于不准请客送礼的文件,请你们好好学习……”边说边递给两人一份文件。在这份文件上,周总理亲自用铅笔写着这样的指示:“请江苏省委、淮阴地委、淮安县委负责同志认真阅读一下,坚决照中央文件精神办!”
   

       邵凤翥、王纯高仔细读了总理的批示,深受感动。他们噙着热泪请秘书转告周总理:“感谢他老人家对故乡干部的谆谆教诲,我们一定要以周总理为榜样,发扬党的优良传统,严守党的纪律,照中央文件精神办!”
   

        两位同志回家乡后,把这件事对很多同志进行讲述,家乡人不仅不埋怨周总理,却更加敬仰周总理,因为从这件小事,看出周总理严守党纪,大公无私的高风亮节。
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严守保密制度
   

        1964年6月的一天晚上,我国准备进行一次核弹试爆。周恩来办公室的灯光又亮了整整一夜。随着电话铃声一阵阵地响起,秘书们手拿文件进进出出,来去勿勿。天刚亮,邓颖超一觉醒来见周恩来仍未休息,赶忙穿衣下床,蹑手蹑脚来到周恩来办公室门外。她看见台灯下周恩来正在全神贯注地批阅着面前的文件。
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 作为妻子的邓颖超,虽然非常关心丈夫的身体,但看他正聚精会神地思考国家大事,就打消了问他的念头。正在卫士值班室值班的乔金旺将邓大姐迎进了门。邓颖超朝总理办公室看了看,随即转过头小声对乔金旺说:“总理怎么到现在还不睡觉啊?”“听说这次好象是风向不对。”乔金旺悄悄回答。邓颖超虽不明究里,但感觉到总理一夜未休息肯定与这风向不对有关。走回自己卧室时,妻子疼爱丈夫的本能使她在周恩来办公室门口停下了脚步。“恩来,休息一会吧,听说是风向不对?”周恩来一听火了,一下子从椅子上起身,站在离办公桌不远的地方,目光盯住邓颖超,认真地问:“什么‘风向不对’,是谁告诉你的?”邓大姐知道出了岔子,但又不能将事情瞒他,只好实话实说:“听老乔说了一句风向不对么。”
   

      “老乔?”周恩来立即毫不客气地对邓大姐说:“你把老乔叫进来。”乔金旺被叫进了总理办公室。周恩来严肃地问:“你怎么知道是风向不对?是谁告诉你的?”乔金旺心里想,总理啊,你让我交人,我交谁啊,我是偶而听到的一句。他只好站在那里,不吱声。周恩来心里自己清楚,这些在他身边工作多年的秘书、警卫们既不是瞎子,也不是聋子。就拿这次核弹试爆来说,军事秘书来来去去,商量工作时,声音大了一点,无意中被值班卫士听到一句两句也是不足为怪的。但是,保密工作是不能有一丝一毫马虎的,更何况象核弹这样的国家重大机密。作为警卫,就不应该知道这件事,如果知道了,就更不能再向别人传播,这别人当然也包括自己妻子、中央委员邓颖超在内。所以忙得不可开交的周恩来不再追问已知错的乔金旺,而是对邓颖超说:“你跟老乔谈一谈,怎么能随便和人谈这类事呢!”

        邓颖超叫走了乔金旺,说:“总理是严格要求,挨点儿批评就挨点批评吧。以后,不该我知道的事就不要对我讲,什么事不该我知道的我也不问,大家一起把保密工作做好。”

 淮安纪委网上监察

敬请关注
微信公众号